音樂律動‧培養寶寶肢體協調與身心發展

媽媽寶寶雜誌 第 330 期
作者: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幫助寶寶發展大腦很難嗎?

 

爸爸媽媽能做些什麼來為寶寶

 

日後的學習能力打好基礎、讓頭腦更靈活呢?

 

原來除了遊戲,透過音樂與手舞足蹈也能輕鬆啟發寶寶的

 

學習與智能,

 

還能培養寶寶的肢體協調與身心發展

 

SAM_0822  

(上圖為魚你在一起親子屋 /親子音樂律動活動剪影)

 

音樂律動讓寶寶更聰明

 

跟隨音樂的節奏,帶著寶寶動動小手和小腳,抱著他輕輕搖晃或旋轉,都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展,

國際兒童發展專家瑪格莉特‧薩塞(Margaret Sasse)於著作《Smart Start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中提及:

音樂與舞蹈對寶寶相當重要,透過歌曲舞動不但能培養寶寶節奏感記憶力動作協調能力

也能使內耳的末梢神經獲得刺激,將訊息傳遞至大腦,

從而促進寶寶平衡感、身體與空間覺知以及肌肉張力的發展。

因此,即便每天只有十分鐘,寶寶都能從音樂律動中受益,也能讓親子間的關係更親密。 

 

治療師張旭鎧老師指出,以音樂為媒介,透過不同的節拍與音調,

不但能引導寶寶的動作、誘發學習動機,還能啟發寶寶動覺智能的發展

張旭鎧老師解釋,在帶著寶寶舞動手腳時,也許寶寶看似只是望著爸爸媽媽咯咯的笑,

但其實大腦是處於持續接受刺激並不斷學習的狀態,藉由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引導,一段時間後,

當寶寶具備能力時,便可以不需旁人引導自然而然將之前學習的舞動發揮出來。 

Tips

動覺智能係指善於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或感覺,及善於以動作來表現特殊身體技巧與能力,

如:舞蹈家、運動選手或外科醫生等,皆可說是動覺智能發展較高的代表。 

 

寶寶多動好聰明

SAM_0847  

(上圖為魚你在一起親子屋 /親子音樂律動活動剪影)

 

現代父母育兒的難處常常在於無法提供寶寶足夠的活動空間追趕跑跳,

再加上城市空間的擁擠,孩子常在幼兒階段就跟著大人不習慣動或動得不夠,也因此容易造就許多孩子偏好靜態活動,

如:3C遊戲或看電視而不愛體能活動,嚴重者甚至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張旭鎧老師分享他個案中,有些小朋友因為活動量不足夠而導致輕微的動作發展遲緩,

經過診斷後,他提供給父母的處方籤為:讓孩子每天充分在遊戲跳床上跳躍、活動,

一段時間後,孩子的動作發展上即出現大幅度的進步。

因此,張旭鎧老師建議,靜態活動與運動兩者不該有所偏廢,

爸爸媽媽應該從小就陪著寶寶多多活動、伸展肢體,以刺激寶寶的大腦與肢體發展,

音樂律動遊戲不失為一個簡單的方法,讓寶寶在嬰兒時期就學著熟悉肢體的運動並認識自己的身體。

 

Tips

張旭鎧老師指出,人的大腦有一個「用進廢退」的機制,

意指大腦會在特定時間將沒有使用的大腦神經連結移除,

以將資源集中在較常使用的腦神經連結上,而這個機制通常在三歲時會運作一次,

在6~7歲時會運作第二次,因此,若在寶寶三歲前給予大量的刺激,

如:多逗弄、多遊戲、多出去走走或多與寶寶說話,促使大腦神經大量的連結,

便能在用進廢退的機制運作時,幫助寶寶儘可能保留較多的腦神經連結;

簡單的說,在三歲前給予寶寶的刺激越多,越有助於促進寶寶智能發展。 

 

 

親子共享好處多

SAM_0894  

(上圖為魚你在一起親子屋 /親子音樂律動活動剪影)

 

音樂與律動帶給寶寶許多益處,然而其中的親子互動更是強化與寶寶間的親密關係

因為在適當的音樂引導下,爸爸媽媽與寶寶都處於放鬆的狀態,父母可以更敏銳觀察孩子的情緒與反應,

從中了解孩子的發展進程;寶寶也能在親密的互動中,學習與家人分享愉悅的感受,並充分感覺到爸爸媽媽的愛與陪伴。 

張旭鎧老師強調,親子間的互動除了陪伴,更重要的是親子共學

也就是爸爸媽媽從孩子的視角,用同樣新奇的角度陪孩子一同探索這個對孩子而言全新的世界,

並從中共同學習與成長,藉著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進步會更有體會,

也能培養日後親子間健康的溝通關係,避免日後爸爸媽媽只從自己的角度和立場與寶寶溝通,而造成孩子覺得父母總是不了解自己。 

 

帶著寶寶律動

有些爸爸媽媽不太知道如何跟寶寶玩,

張旭鎧老師指出音樂對寶寶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

建議可以利用音樂為媒介,無論是以帶動唱的方式或單純隨著節奏引導寶寶搖擺,都是與寶寶遊戲很好的互動方式,

即便爸爸媽媽歌詞唱的不準確、動作不講究,都同樣可以達成刺激寶寶腦部及語言的發展

更可增加親子間的感情與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魚你在一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